六学 Wiki
无编辑摘要
 
第133行: 第133行:
 
本文首次以理论的高度总结了六学的定义、性质及其应用,是对当今六学发展的一次大一统性工作。不过限于作者水平,观点上难免会有疏漏,甚至存在争议,但态度是端正的,毕竟戏说不是胡说,改编不是乱编。
 
本文首次以理论的高度总结了六学的定义、性质及其应用,是对当今六学发展的一次大一统性工作。不过限于作者水平,观点上难免会有疏漏,甚至存在争议,但态度是端正的,毕竟戏说不是胡说,改编不是乱编。
   
  +
不过,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六学并不能得到很好的传承,很快就成为了过时的梗。其中也许不只是蔡徐坤的原因。
我愿意扛起六学先驱的大旗,做那个被烧死的哥白尼、被苹果砸死的牛顿。苦练七十二变,笑对八十一难!
 
   
 
==参考资料==
 
==参考资料==

2019年5月19日 (日) 12:23的最新版本

六学(英语:Sixology),正是一门研究六小龄童言行的新兴学科,是对六小龄童言行的批判和总结。[1]它的信仰者即为六学家(英语:Sixologist)。这是一门潜力无限的学科,只要能努力将六学演绎到极致,你就可以变成六小龄童的化身,最后成功变成孙悟空。这是符合六学第一定理的。[2]

什么是六学[ | ]

六学的出现是偶然的,数年来六小龄童的黑料被六小龄童行为的感到反感的人们指出,再由六黑们收集而成,最终六小龄童哔哩哔哩于2018年一炮而红,六学大致起迹于2018年9月,人们根据学习六小龄童讲话时需要掌握的特点(如:复读)所结合出来的学问统称为“六学”,并和其他网络迷因一样起到了娱乐的作用。所以,导火索是反感者,六黑也只是起到推动作用罢了,真正决定和创造六学的,是广大六学家

早期六学的主要看点首先是在于六小龄童“说一套做一套”,“做事奇葩”与“出尔反尔神打脸”,接着就是一句话复读了好多次,最后才是诸如零糖麦片等黑点。随着十一月六学概念的出现以及十二月吴承恩故居事件的发酵,六学出名了,伴随着“开花”的出现,一些不知何事的跟风者也就跟着喊“开花”和“谢罪”,之后揪着六的黑点进行批判,把六学当成对六小龄童进行人身攻击的“挡箭牌”,却不清楚六学出现的意义,曲改了六学的主旨,易受有心人士(如潇湘公子寻)的煽动和蛊惑,“这些人统称异端六学家”,这就是晚期六学。本来就是看六小龄童自相矛盾和神打脸的,却因后期六学的闻名被跟风者搞成了揪出和批判六小龄童黑点的工具,这就是早期和晚期六学的分界线。

随着近日六学在人民群众中的普及,它也暴露出了许多问题:六学的研究对象究竟是什么?六学的使命是什么?六学对人类社会有什么积极的意义?

六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 | ]

前几天有些小朋友问我啊,六学的研究对象到底是是六小龄童?还是他的所作所为?还是西游文化?

三者为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缺少哪个都不能独立存活。[3]

六学明确定义[ | ]

主要内容[ | ]

目前六学的主要内容分3类:

  1. 以金句、成语为代表的语言化用:主要表现为句式套用(如“两开花”)和谐音梗两种
    1. 无中生友
    2. 章口就莱
    3. 违章
  2. 以表情包为载体的图片迁移:主要是以六小龄童为原型,依托于各大灵魂P图手
  3. 以视频为表现形式的综合传播:鬼畜打脸视频集合,堪称六学入门必看视频
成语








发展史[ | ]

许多观众觉得六学是最近才出现的,但其实六学的发展历程和六小龄童本人如出一辙,总体呈现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的特点。

2010年:六小龄童主演《吴承恩与西游记》,恶评不断,六学萌芽

2014-2015年:电视剧《石敢当》播出,以知乎、B站为先锋阵地,诞生了第一批六学家

2016年:全民呼吁六小龄童上猴年春晚,六老师迎来了事业高潮,但德艺双馨大厦上仍飘着知乎、B站两朵乌云

2018年11月:吴承恩故居事件后,众多网友参与研究探讨,六学作为一门正式学科步入学术之林;

2018年年末:两朵乌云全面开花,道德大厦瞬间崩塌。目前六学已横跨知乎、微博、B站、豆瓣、网易云音乐歌单等诸多平台,与淋学、京学并称为21世纪网络三大奇学

总而言之,六学具有高关注度、高吸引度、高参与度的特点,上至政商学,下至工农兵,六个领域的人都能领悟六学的魅力。各行各业都不乏爱好者。六学,仍然是一个前沿的、充满活力的、具有不断迭代的优秀学科。

六学的性质[ | ]

六学的初学者往往会注重模仿句式而流于表面形式,面临试图融入却不知道从何下手的局促场面。

然而六学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科。统计学表明,一个人对六学掌握的熟练程度,与他研习六学时间的6次方根成正比,入门快,但精通难。

六学熟练程度掌握函数

函数公式,x为研习六学天数,y为对六学掌握的熟练程度。

经过研究我发现,六学作为一门优秀的学科,即使以现代数理科学的观点来审视它,它也拥有许多很好的性质。主要有以下几点:

可证伪性[ | ]

很多人对六学嗤之以鼻,认为六学是六小龄童自以为是的言论,根本称不上什么学。

大错特错!

事实上,六学和物理学、化学等其他任何自然学科一样,具有可证伪性。在六学的发展过程中,六老师会依据其间歇性闪现的世界观发表一些言论。而这些言论是可以被他自己后期驳倒的。

比如他曾经否认了美猴王的唯一性,后来又说观众心中只能有一个美猴王!

前有对让孙悟空和白骨精谈恋爱的大力抨击,后有摇身一变代言辣鸡制作页游,天涯相随,浪漫情缘。

所以六学的可证伪性又被称为打脸法则。而打脸,正是一门科学赖以发展的内生动力。历史上,日心说打脸地心说、量子力学打脸经典力学,都是科学在包容创新中进步的案例。

周期性[ | ]

周期性又称波动循环。在数学上,对于函数y=f(x),若∃ T≠0,s.t. ∀x有f(x+T)=f(x),那么f(x)是以T为周期的周期函数。周期函数的特点是会以一个固定的周期不断地循环往复,sin、cos都是典型的周期函数。

通过对微博的观察我们发现,六老师发微博呈现出了良好的周期性!大量数据表明,一旦六老师在某一年的特定节日发出一条参与性贺文,则在365天后,他一定会再发一条相似度高达95%的微博。

而由此也演变出了不少经典学说,比如风靡一时的人类的本质都是复读机理论。但本质上讲,它说明了六学具有数学上的良好周期性。

鲁棒性[ | ]

鲁棒性是一个工程词汇,指的是一个系统很皮实,在各种恶劣条件下都能运转良好、不会崩溃。

六学就具有这样优秀的性质,以不变应万变,不管是新闻通报还是颁奖盛典都可以六过去。这就是万物皆可六的概念。

归一性[ | ]

最近我发现,两个人聊天时,不管开始在聊啥,最后都会聊成“说到x、想起西游记中的y、合拍、开花、关注。”这就是六学归一性的良好体现。

不论是六学家还是反六学家,都可以轻易拿起六学作为自己的武器。

总之,不管你在说啥,最后都会开花,许多人现在聊天时甚至会放弃走程序直接开花。由此可见,六老师努力将六学应用在方方面面,六学也在逐渐发展成一门更加健壮坚韧的学科。

六学的应用[ | ]

许多观众质疑六学存在的价值,觉得纯粹是吃饱了撑的玩梗,甚至表达了“百无一用是六学”的观点。

我认为这有失偏颇。研究《红楼梦》的被称为红学,研究曹雪芹的称为曹学,为啥研究六学就要被人鄙视。最近我熟读六学之后,发现它能帮助我们学会社交、学会学习和学会生活。下面就带着大家感受一下六学的魅力。

探索社交捷径[ | ]

许多同学在公开的社交场合较为内向,不知道如何和陌生人打开话题。但有了六学作为谈资,你就可以轻易地在各种场面中找到话题,突出重围,杀入社交核心圈。

此外,六学可以帮大家在面基时判断对方三观是否与自己相符,两人是否有交流下去的必要。下面是运用六学识别友军、成功面基的示范:

合拍,开花,666

启迪学习思路[ | ]

最近恰逢期末考试,很多考生焦头烂额不知如何应对,我深感悲痛。其实学习的关键就在于重复记忆,以及读取联系。而复读恰好就是六学的核心传播理念,六学完全可以帮助我们启迪学习思路,实现知识的迁移。

下面是一些经典案例:

数学: 微分不是积分,极值不是最值。 泰勒展开比洛必达公式好用,我用泰勒从28项展开到82项,我太了解他了! 我刚刚进来的时候,有个学生就问我,sin|x|函数的图像怎么画啊?

化学: 小朋友经常问我,卤族究竟有几种元素啊?年轻的考生还在笑,我是笑不出来。 有的考生一看到化学方程式,第一反应“哇,太难了!”这怎么行呢?见到氧化还原反应,尤其需要乐观向上,把化合价配平。 纯碱不是碱,水银不是银。

生物: 我们说一种氨基酸没有自己的转运RNA是可悲的,有了转运RNA还不合成蛋白质就是可耻的。 我看有些碱基对,尿嘧啶竟然和鸟嘌呤谈起了恋爱,尿嘧啶叫鸟嘌呤叫鸟鸟,鸟嘌呤叫尿嘧啶叫尿尿,AG不分,CU颠倒。 这样的碱基对是变异的!是要给整个DNA分子谢罪的!

只要大家能熟练运用这种六学式的魔音入耳知识背诵法,想必能在期末考试中拔得头筹,欢欢喜喜过大年。

培养积极心态[ | ]

在六学中,六老师不断倡导的、以其言论与思考为主体的西游文化,是我国五千年文化总结起来的一个精髓,概括起来就是拼搏进取,不屈不挠,永不言败,乐观向上。

尤其是乐观向上,中美合拍的3D西游记从来就没开过机,但我们依然相信它明年就会开机,这是我们每一个六学人迎难而上不行就溜的积极的生活态度。

以一个被延毕的本科生为例,这种乐观向上的六学精神更能让大家了解你的艰辛与努力。

俗话说,谎言说了一千遍就会变成真话。同理,说了一千遍下半年毕业,可能下半年就会真的毕业了。

结论与展望[ | ]

本文首次以理论的高度总结了六学的定义、性质及其应用,是对当今六学发展的一次大一统性工作。不过限于作者水平,观点上难免会有疏漏,甚至存在争议,但态度是端正的,毕竟戏说不是胡说,改编不是乱编。

不过,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六学并不能得到很好的传承,很快就成为了过时的梗。其中也许不只是蔡徐坤的原因。

参考资料[ | ]

  1. 六学到底是什么学说?和六小龄童是什么关系?六学是怎么演变出来的? -2018年12月22日 知乎
  2. 理论依据:孟子《万章章句下》中说到:“是以论其世也。”意思就是说,一个人的时代背景、作品和个人是统一的,作品即人,人即作品。
  3. 毕导本人为了研究六学,考证了大量六老师影音像资料,涵盖上千场高校演讲、采访、讲座等,虽然后来发现看一千场但好像和看一场没啥区别。

感谢来自知乎的毕导作者提供本材料,反正只要求著名出处就对了╮(╯_╰)╭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04629248/answer/557559758